1. 颗粒数量(污染浓度)与磨损成正比。
2. 颗粒尺寸与润滑层厚度有关,大量小于5μm的污染物在系统元件的磨损中影响最大。
3. 当颗粒硬度与元件运动表面硬度之比大于1时,磨损就增加。
4. 短而粗的颗粒形状,具有锐角锐边,会产生较大的磨损。
5. 静摩擦,不论是硬的、软的颗粒,都可能堵塞动态间隙,使元件间歇或永久的失去响应。
从磨损机理的介绍中可知,污染颗粒的大小与润滑层厚度有直接关系。当流体流经工作表面的动态间隙时,夹带的污染颗粒如切屑等,如果尺寸太大,就不可能进入间隙。只有尺寸与间隙相当时,才可进入,并淤积于其中,桥接间隙,损坏工作表面。而那些尺寸较小的颗粒不会桥接间隙,可自由通过不损坏表面。
淤积的颗粒可能剥离工作表面而产生腐蚀磨损。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。其工作表面间隙不断增大。当磨损情况延续到一定程度时,能使某些元件发生功能性变化。若监控不得力,这些变化将在某一时刻引起故障。
污染颗粒引起的表面磨损,以泵为例。
1.
齿轮泵 当齿轮旋转互相切合时,任何污染物与齿表面相互作用都引起磨损,使表面性能下降。
2.
叶片泵 在旋转中也产生相同作用。叶片旋转时与壳体产生相互作用,任何介于叶片与壳体间隙之间的污染物都会引起磨损。
3.
柱塞泵 柱塞与柱塞套之间的硬颗粒导致它们磨损。缸体相对配油盘旋转,其间隙很小,部这一部位产生的磨损对配油产生很大影响。变量泵,压力补偿泵上滑靴与控制器的间隙也是容易产生磨损的部位。所以在各种泵的内表面的许多部位(其间隙在0.5-5μm范围内的)小颗粒在油液循环过程中可以引起磨损,大大影响系统性能。
为减少泄漏,滑阀与阀套之间设计的间隙时很小的,因此任何存在于相对运动部位的硬质颗粒都可造成磨损。磨损量增加,泄漏量也就加剧。同时还可以造成卡死。前面谈到的淤积,一般是指1-5μm微小颗粒而言,它除了使元件响应减缓或者不稳定之外,当这些小间隙中有相当尺寸的微小颗粒时,还会造成动力不足以克服摩擦力而造成卡死的故障。当间隙中的微小颗粒被油液夹带而去冲击元件表面时,会造成表面冲蚀,。对于电磁阀,阀芯卡死会引起电磁阀的线圈烧坏。上述情况的发生,都会造成可靠性下降。
两次动作之间静止的时间越长,则移动阀芯就越困难,这就是静摩擦。所以,在飞机等航空器的液压系统的作动器采用抖动装置。这种等幅的振动,可将微小颗粒甩掉,以防止卡死现象。 www.longfilter.com
|